省生态环境厅第二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党总支深入开展“全面监督强作风 服务基层树形象”活动

来源:省生态环境厅机关党委 编辑: 乔建喜 审核:丁辰莹 发布时间:

今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第二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党总支深入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扎实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结合专员办派驻在苏锡常一线、人员分布散、督察任务重等特点,充分发挥纪检委员“探头”和“前哨”作用,明方向立规矩、走基层听民声、抓源头堵漏洞,强化内外监督贯通协同,推动环境监察人员强化廉政履职、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部署拧紧责任链条。党总支始终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以及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作为重要任务,通过“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及时传达学习上级文件要求、省厅三次推进会议精神,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等五方面作出具体部署,进一步压实整治工作责任。注重把整治工作与党纪学习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书记上党课、专题读书班研讨、纪委监委专家授课、支部共建联学等深化原原本本细学、联系实际践学,赴常州市监察文化馆、无锡市滨湖区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地现场教学,在实境课堂中触及灵魂、增强自觉,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畅通渠道、精准监督,规范监察人员履职用权。紧盯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负面清单等明确的突出问题,组织对苏锡常三市企业、园区、乡镇(街道)三类重点监察对象开展走访,聚焦监察工作成效实地“看”,与基层环保工作人员深入“谈”,邀请基层通过调查问卷客观“评”,深入了解监察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方法、服务成效,征询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外部监督。严格内部监督管理,对照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负面清单十个方面69条具体要求逐条逐项检视排查,对标对表严明纪律规矩,严格落实驻市监察事前审批、事后报告、双人督查督办、接待接访等机制,加强外派人员行前“谈话+承诺”、工作结束“反馈+考核”,严防“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督办不力”“督察人员口大气粗、吃拿卡要”等情形,用廉洁自律塑良好形象。

(三)严格制度、源头管控,推进关口前移防微杜渐。系统开展新一轮廉政风险隐患排查,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例行督察、专项督察、派驻监察、财务管理等9方面关键环节,系统梳理32个廉政风险点,按照集体讨论、全流程“阳光操作”的原则,细化44项防控举措,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结合省厅最新规定要求以及实际工作需要,对19项制度内容、执行情况系统梳理、查漏补缺,修订日常管理考核、“三重一大”决策、请销假管理等制度,制定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清单,加强监察问题移交、发文管理等制度落实,推进环境监察工作规范提升。

(四)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扎根基层用心服务帮扶。落实“三个一线”要求,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基层调研等活动,着眼苏锡常铸造行业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等深入调研,提供治理建议、总结推广成果经验,助力地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党建联盟、支部结对共建,提升帮扶成效,与省环保集团苏州公司开展“共研生态环境发展需求、共练生态环保实操业务、共过支部组织生活”党建共建,共同赋能苏州市环保工作;联合钟楼生态环境局开展“探索高水平保护 促进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共建活动,入企宣讲政策、帮扶指导,助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专员办牵头协调优势和“三驾马车”联动机制,围绕地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统筹调动各方力量、系统督导帮扶,开展张家港河、武宜运河等跨界河流共保联治,持续推进苏锡常大气污染防治提质进位攻坚帮扶行动,夯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之基,赋能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办将进一步增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政治自觉,坚决扛起整治工作主体责任,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推进自我革命,常态长效抓好作风建设。一是自觉对标对表。深入学习把握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负面清单以及省厅补充负面清单具体要求,提高思想认识,统筹规范中央、省级督察及长江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督查检查,在推进文件减量提质、精简和规范会议、改进调查研究等方面常抓不懈,推动整治工作各项要求落实到位。二是强化内外监督。持续深化“四强”党支部建设,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进一步发挥纪检委员作用,常态落实环境监察对象走访,形成“走访、研判、预防、提升”监督闭环。严格执行驻市监察事前审批、事后报告、双人督查督办、接待接访等机制,抓好“八小时外”行为规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三是提升服务质效。围绕基层所急所盼,落实好“四下基层”等活动要求,聚焦区域性、行业性治理难题深入调研,为地方有力开展环境治理、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引导和技术引领。围绕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环境质量改善提升等加强现场帮扶,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专员办统筹协调作用,整合政府、部门、科研等力量形成治污攻坚合力,有力有效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江苏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