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四聚焦四突出”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机关党务干部队伍

来源:淮安市委市级机关工委 编辑: 武川 审核:黄冬 发布时间:

近年来,淮安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围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目标要求,紧扣配强基本队伍、强化政治能力、提升业务水平、优化考评激励等四个方面,积极创新举措,完善制度机制,有力保障了机关党建各项工作开展。

聚焦“夯实基础”,突出“选优配强”。始终把“要注重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从事机关党建工作”作为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基础要求。严把党务干部“入口”,研究制定任前预审、现场考察、民主测评、会议决定“四步一体”任用程序,把政治强素质好的党员干部选配到党务工作岗位。去年以来,先后对直属党组织的30名书记、32名副书记、120余名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了严格把关。畅通党务干部“出口”,探索建立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常态化督查反馈机制,先后对3名党建工作履职不到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和7名不符合任职要求的党务干部,督促单位党组(党委)予以调整和整改。规范做好届中动态调整,建立健全届中调整工作机制,建立涵盖直属党组织73名党组织书记、72名副书记(含39名专职副书记)、324名委员、78名一般工作人员在内的党务干部日常管理信息库,全面精准掌握机关党务干部配备底数、年龄结构、任职经历等情况,确保党务干部队伍届中调整及时合理。

聚焦“政治过硬”,突出“培根铸魂”。始终把政治标准作为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核心标准。坚持政治培根,持续推进“三个表率”模范机关建设,编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摘编》,开展“学习楷模周恩来 践行嘱托再出发”主题活动等,引导机关党务干部始终把讲政治贯彻工作始终。坚持理论铸魂,举办市级机关党务干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研讨班、“学习二十大 实干走在前”党务干部研学班、开展“千字文”征文及阅读分享会等学习培训活动6次,带动机关380余名党务干部深入学原著悟原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强化理想信念。坚持历练润心,持续引领党务干部到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等一线进行历练,引导机关党务干部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在服务中心、服务群众中彰显政治立场和政治担当。

聚焦“专职专业”,突出“蓄力赋能”。始终把专业化能力建设作为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积极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举办市级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新任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党支部书记轮训班等,近两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8期,参训人员1380多人次,有力推动党务干部党建业务水平提升。积极搭建实践锻炼平台,组织开展“服务大局 争创一流”创新创优活动、机关党建助企建、助重特大项目攻坚、助营商环境优化“三助”行动等,引导党务干部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线中增强服务本领。今年以来,市级机关党务干部与168个企业、项目单位共建结对,累计到企业上党课70余场次,开展政策宣传303次,协调解决问题460个。积极搭建交流比武平台,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大 实干走在前”“四比四看”主题活动、“一部门(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案例”评选活动等,评选出“淮”字机关党建品牌20个、党支部“优秀案例”20个,引领机关党务干部在推动党建创新中比出精气神、比出好成绩。

聚焦“严管厚爱”,突出“履职尽责”。始终把推动党务干部敬业履职作为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目标导向。推行清单压责,推动机关党务干部履职尽责清单化,制定《市级机关党务干部共性职责清单》,明确3个大类15项共性职责清单和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个性化职责清单,推动党务干部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推行精细管理,印发《关于加强市级机关党务干部专职化专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市级机关党务干部任用管理办法(试行)》,完善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组织述职评议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考核评价机制。推行导向激励,深化党内关怀帮扶激励工作,尤其对工作成绩突出、平时表现优秀的机关党务干部做好及时性激励,优先选树为“两优一先”“翔宇先锋”等先进典型,不断增强机关党务干部职业认同感、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