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秦淮:奏响时代最强音 唱好文明大合唱

日期: 来源: 编辑: 范成龙
分享到:

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成立于1962年,为江苏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承担秦淮河流域防洪减灾、抗旱灌溉、城市排涝、水环境改善、航运保障和石臼湖、固城湖管理与保护等任务。多年来,管理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示范引领文明风尚,共建共享润泽四方,深化拓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走出了一条具有秦淮特色的文明之路。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640.png

培育滋养

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党建引领彰显担当。做好“引航员”,切实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党员干部“领岗示范”活动,建立党员示范岗,建强党员先锋队,汛期坚守防汛一线,多次抗御流域洪水及台风,保证流域安全度汛。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日期间,党员干部带头坚守在工程运行一线,持续保障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南京城市水环境。

640.jpg

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做好“指导员”,帮助树立健康理念。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境教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传承红色基因。邀请省级机关工委、省委党校等专家学者为管理处团员青年开设示范培训课,指导青年走好“人生三部曲”。开设道德讲堂、青年读书节、“我们的节日”读书分享会等实践活动,传递文化力量。

示范带动

文明典范引领风尚

深化水情教育体系。联合教育部门、社区街道、水上公安等多主体、多部门,创新水情教育发展模式。开展“水情教育与创新发展”水文化讲坛,合作签署《水情教育合作框架协议》,秦淮水博苑作为江苏首批省级水情教育基地,立足“分龄分众”和“线上线下互动”,推动水情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湖区、进企业,云平台开启居家学习期间数字化水情教育新模式。2022年,举办“秦淮e学堂为秦淮区50余所中小学校数万名学子集中上网上水情教育课。年均主办、承办大型水情教育志愿讲解活动二十余场,帮助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参观者“零距离”接受水情教育,宣传服务受众超10万人次。

打造青年学堂样板。提升青年学习质效,主要做法与成效获多个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开展青年宣讲、青年理论示范课、“大思政·新青年”等系列活动,创新采用云端游览、视频讲解等形式开展学习,掀起“青年大学习”热潮,辐射秦淮特色青年学习示范效应。2022年,管理处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大美秦淮”青年学习社被命名为江苏省省级“青年学习社”。

640 (1).jpg

共建共享

文明成果惠泽民生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创响“大美秦淮我先行”志愿服务品牌,先后组织参与“守护幸福固城湖,助力长江大保护”等四十多项水利特色志愿服务,推进“节水护水”“银发生辉”等志愿服务工程,派出40名志愿者帮助约4万名市民完成集中采样,助力筑牢南京市疫情防控坚强屏障。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节水护水志愿服务专项赛二等奖、三等奖,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640 (3).jpg

结对共建惠民利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困难事、烦心事。与村镇签订“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协议,在共建基础设施、共育文明新风、共促经济发展方面持续提供人才、信息、技术、资金、文化的全方位帮助。加强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力度,签订党建共建合作协议,合作开展公益捐书暨全民阅读活动,助力社区、乡村文化振兴,帮助云南大寨镇团结完全小学“梦想书屋”建设,跨越山海书香传情,让阅读更有温度、更有情怀。

640 (2).jpg

服务社会勇担责任。2022年秦淮河流域遭遇了持续高温、严峻旱情等极端天气,流域工农业生产遭受旱灾。管理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克服长江侧低水位、进水口较低的淹没深度和严重偏离设计工况的影响,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在保证流域生态用水最低限度的前提下,组织精干力量全力保障水源供给。泵站抗旱翻水运行291天,运行22407台时,引水6.29亿立方米,运行天数和运行台时均创历史新高,为秦淮河流域的民生、经济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640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