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不畏艰辛、勇毅坚守、昼夜奋战,牢牢守住急危重症救治的“生命防线”,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非常时刻尽显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我是党员我先上,冲在前、做表率”
近期急诊患者增多,高峰时平均等待时间要2-3小时。急诊室的医生们经常被患者和家属围住,根本没有休息时间,他们从早上一直要忙到下午2点多,才能抽点时间轮流去吃个泡面。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张晓震作为一名党员,主动担当,坚持冲在一线。下班时间到了,他也要再加会儿班,他说:“我是党员我先上,冲在前、做表率。我加班多看几个病人,他们就能少等一会儿,同事们也能压力小点。”遇到一些老年患者时,他的动作和声音就会更加轻柔,一些老人不会使用吸入剂,他就现场演示操作,直到教会他们。每当患者向张晓震表示感谢时,他就会说:“大家一起加油,我相信春天总会来的。”
“我有武汉抗疫经验,救治患者更有信心”
感染科主任医师朱云鸿2020年曾随江苏第一批医疗队驰援武汉,如今他坚守在医院的急诊室和抢救室一线救治患者。超负荷运转下,朱云鸿和同事们顾不得发烧和全身酸痛,吃了退烧药就到岗位上去工作,感染新冠病毒期间他也没有休息。在朱云鸿心里,最放心不下的是重症的老年患者,尤其是不少没有打新冠疫苗的老年人,他们往往病情恶化得很快。他说:“现在全院上下一盘棋,院领导动员一切力量,调集抢救设备与药品物资,各科室也纷纷来支援急诊,我们救治患者的底气是很足的,我和同事们充满信心,曙光就在前头。”
“在医院里,每天要走10000多步”
“床位准备好,抓紧把呼吸机拿过来,病人马上就来。”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中医师高伟指挥着。作为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高伟主任临危受命,带领外科、内科5名医生,临时组建团队,负责13病区重症监护室的日常工作。开始收病人第一天全部满员,第二天又加了两张床位。病区里,医护人员来去匆忙,开医嘱、插管、上呼吸机、做喉镜、俯卧位通气、翻身、拍背、咳痰......监护、治疗仪器不时发出“嘟嘟”的提示音,时刻监测着患者生命体征。
“把孩子送回老家,我们夫妻俩才能够在医院安心工作”
“每天下班后至少缓半个小时才有力气回家”
早交班时间,急诊病区医护人员的咳嗽声此起彼伏,还未完全“阳康”的他们,不断迎来一轮又一轮新的挑战。12月前,急诊病区21张床中,9张是重症监护病床,12张是普通病床,现如今已全部成为重症监护病床。“主要收治的是病毒性肺炎的患者,还有因新冠感染诱发的心功能衰竭等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快,往往几天内就会加重,所有患者都呼吸衰竭,需要通过血气分析看氧合指数。一个患者每天要抽两次血气,21个患者每天就要抽40多次,所以我们的工作量在成倍增加。”急重症医学科主治中医师黄小菲说道。护士的工作也同样繁重,正常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床位比应为2至3个护士管理一张床位,现在一个护士最起码要管3张床位,最多的要管5张。“中午都是不休息的,我每天下班后,都要在座位上至少缓半小时才有力气站起来回家。虽然大家都很累,但是看到抢救室很忙很辛苦,还是希望能尽自己所能为抢救室分担一些。”黄小菲说道。